Libellés

vendredi 24 juin 2016

煉金術淺談 L’ALCHIMIE POUR LES NULS

煉金術這三個字, 大家都不陌生. 但是, 到底什麼是煉金術? 是個烏托邦的空想嗎?

L’alchimie… On en entend souvent parler, mais en vrai, c’est quoi exactement ???

L’ALCHIMIE : UNE PRATIQUE UTOPISTE ?


煉金術, 顧名思義, 就是要鍊出 [點金石], 可以將劣等金屬(鉛之類) 變成上等金屬(金或銀): 就是一般通稱的 Magnum opus (偉大的傑作)

Son but principal est la réalisation de la pierre philosophale, qui permettrait de changer les métaux vils (comme le plomb) en métaux nobles (or et argent) : c’est ce que l’on appelle Le Grand Œuvre.





鍊金術的另一個目標是要鍊 "仙丹", 可以治百病; 還有長生不老藥, 延長壽命.
(我不知道你們怎麼想, 不過我們是想到google (治百病)跟超人類主義 )

L’autre grande recherche de l’alchimie est celle de la panacée, un remède médical qui guérirait tous les maux, et un élixir qui permettrait de prolonger la vie humaine. (On sait pas vous, mais nous ça nous rappelle étrangement Google et le transhumanisme !).


(是喔? 我們不是第一個想到要讓人類不朽的?)



(還)沒有找到永垂不朽的生命, 但鍊金術有些很棒的發明喔!

PAS (ENCORE) DE VIE ÉTERNELLE MAIS DE BELLES DÉCOUVERTES

就算還沒有人找到點石成金的方法, 也還沒找到萬靈丹長生不老藥, 煉金術士倒是在多次實驗當中為人類留下一些發明.

Si personne n’a jamais réussi à transformer le plomb en or ni à trouver l’élixir de l’immortalité, grâce à leurs recherches, les alchimistes nous ont laissé en héritage de nombreuses découvertes.




1. 隔水加熱法


2. 酒精

3. 霍亂跟梅毒的治療


4. 瓷器


隔水加熱法是 Marie la Juive發明的, 至今仍是廚房常用的烹調法.
酒精 (沒這個東西要怎麼活下去?) ,
用汞治療梅毒, 砷治療霍亂,
還有瓷土 (鍊金術盛行前的歐洲並不認識瓷土)

Le « bain-marie » par Marie la Juive (encore bien utile en cuisine), l’alcool (que ferait-on sans lui ?), la cure de la syphilis avec du mercure et celle du choléra avec de l’arsenic où encore la pâte de porcelaine (jusque là inconnue en Occident).


著名的煉金術士
LA STAR DES ALCHIMISTES

當然是 Nicolas Flamel, 1340出生, 1418過世. [達文西密碼] 跟 [哈利波特]小說當中都出現過. (還有Spirou漫畫)

Le plus célèbre d’entre eux fut sans doute Nicolas Flamel, qui vécut entre 1340 et 1418, et que l’on retrouve dans le « Da Vinci Code » de Dan Brown, « Harry Potter » ou encore « Les aventures de Spirou » !



 Nicolas Flamel 的房子在巴黎的第三區, 51 rue de Montmorency. 不過並沒有確切的紀錄證明他是煉金術士. 傳說中, 他在他資助興建的 les Halles 中央菜市場附近留下很多鍊金密碼 (版畫, 象形文字, 雕刻), 也許是讓鍊金術學徒能持續研究?

On peut toujours voir sa maison (la plus vieille de Paris) au 51 rue de Montmorency dans le 3èmearrondissement. Pourtant rien ne prouve qu’il a bel et bien été alchimiste ! La légende veut qu’il ait laissé plusieurs indices sur des façades du quartier (gravures, hiéroglyphes, sculptures) autour des Halles dont il avait financé la construction… Peut-être pour que les apprentis alchimistes puissent continuer sa quête ?







具爭議性的符號
DES SYMBOLES CONTROVERSÉS

目前有相當多人確信巴黎聖母院的建築才有許多鍊金術密碼: 比如龍 - 在前額上有一塊鍊金石- , 或是雄犬雌犬 , 代表穩固與變化無常,
還有人看見Saint Jacques塔, Saint Michel 噴泉(有龍) 或Saint-Etienne du Mont 教堂上面也有密碼...

Actuellement, certaines personnes affirment voir des symboles alchimistes sur la cathédrale Notre-Dame de Paris, comme le dragon – qui porterait sur son front la pierre philosophale – ou un chien et une chienne, symbolisant le fixe et le volatile. D’autres aperçoivent des signes sur la tour Saint-Jacques, la fontaine Saint-Michel (toujours le dragon) ou encore l’église Saint-Etienne du Mont…


因為缺乏正式的紀載, 我們可以將鍊金術視為一種精神層面的修練: 金屬之間的蛻變可以代表我們內在的突變, 追求智慧與和諧.

En l’absence d’écrits formels, on peut aussi voir dans cette discipline un message plus spirituel : la transmutation des métaux serait en fait une image de notre mutation intérieure, de notre quête de la sagesse et de l’harmonie.

(就跟你說生命當中不是只有錢!)



鍊金術的世紀影像

L’ALCHIMIE EN IMAGES À TRAVERS LES SIÈCLES :


Publicité de 1903, promettant l’elixir de jouvance, source : BNF
(上圖是1903年的廣告: 為什麼順從死亡? 或為死亡所苦? 我們提供您萬無一失極其靈驗的妙方! )


Les signes alchimiques, page de L’Encyclopédie de Diderot et d’Alembert
(上圖是鍊金術的符號)


Pierre tombale de Nicolas Flamel figure de proue de l’Alchimie, 1418, Paris, Musée de Cluny. L’origine de sa fortune est toujours controversée.
( Nicolas Flamel 的墓碑石. 不過他後來財產大增的原因仍是眾說紛紜 )


D’après les férus d’alchimie, Paris regorge de symboles faisant références à cette discipline. Ici le dragon de la fontaine Saint-Michel ©Claude Roy Photographie
聖米歇爾噴泉的龍

mercredi 22 juin 2016

法國電台音樂會 concert de Radio France

2014 nov
Radio de France 慶祝新音樂廳落成, 這三天都有免費音樂會.
朋友上周就從網路拿到票, 我才有幸一睹音樂廳風采.
由Nagata Acoustics設計的新演奏廳, 高19公尺, 以三種原木(山毛櫸. 櫻桃木, 樺樹)為建材. 嶄新的大廳還聞得到木材特有的清香.
寬14公尺的舞台本身就是一個大型的樂器, 採用柔軟上選的木料, 可與大提琴或低音提琴產生共鳴.
兩側高處的觀眾席全都切割成小塊的包廂, 每個包廂自成一格,往主體舞台延伸, 動線流暢, 不會有擁擠的感覺.
另一個巴黎演奏廳salle pleyel 相形之下, 就略顯老舊, 動線也太不堪! 每次散場都要花15分鐘以上才走得出大門~
今天的指揮是義大利出生的 Daniele Gatti, 曲目則相當耳熟能詳, 同步在古典樂電台France Musique 播出 :
Bizet 的Carmen, ouverture et Habanera,
Wagner 的choeur des seigneurs
Saint Saen 的 samson et Dalila
Verdi 的 la Trouvere
Deboussy 的 salut printemps
Gershwin 的 un americain a paris
Dukas 的l'apprenti sorcier
算是相當多元的曲目, 合唱團, 女高音, 兒童合唱團都用上了~不知道是不是要測試演奏廳的功能? XD
明天還有一天免費, 可以去排隊碰碰運氣.
不然之後的幾場演奏會, 票價其實都還好. 因為新的政策是要拉近年輕人與古典樂的距離~

2016 juin
< 法國電台音樂會 concert de Radio France >
昨天音樂節, 法國國家電台舉辦了一場免費交響音樂會.
托我家型男弟弟是個古典音樂會VIP之福, 我們可以先預約入場.
不然也是可以現場在外頭等待空位.
這個演奏廳是2014年底啟用. 那個時候我們也是托弟弟的福來聽了免費音樂會.
(上次的紀錄)
https://www.facebook.com/712039448838630/posts/841674492541791
音樂會通常也在電台同步播出. 大部分是古典樂, 還有一些爵士樂. 票價都不會太貴.
====
昨天的指揮是法國電台交響樂團的助理指揮, 來自波蘭的Marzena Diakun, 出生於1981年的優秀女子. 我還是第一次欣賞女指揮的演出呢!
曲目都是非常耳熟能詳的作品.
開場的是貝多芬五號交響曲(命運交響曲). 由於我一向偏愛卡拉揚指揮的磅礡版本, 所以乍聽之下略顯柔軟, 音符之間有些牽扯, 不夠俐落. 不過另有一種陰柔的綿密韻味, 倒不會有黏膩的不悅感.
以這種陰柔的內勁來詮釋Rimski-Korsakov的大黃蜂飛行, 真的讓人覺得搔癢難安, 像有隻討厭的蒼蠅在眼前挑釁一般, 很想一拍為快 
整場音樂會的主軸是柴可夫斯基的羅密歐與茱麗葉, 我對這首完全不愛. 冗長又嘮叨, 聽到快睡著.
====
可能因為是音樂節, 又是免費的關係, 昨天聽眾當中有很多十歲左右的兒童. 對家長來說是一大考驗啊~
其中有個男孩根本坐不住, 趴在樓上包廂欄杆上玩弄著吊掛麥克風的鋼索....
還有聽眾在演奏到第三首時才入席. 有點擾人聽興.






< 敦親睦鄰開胃酒 apéro enten les voisins >


對門的鄰居是個獨居的法國女人, 最近生了個小寶寶, 所以邀請我們這棟樓的住戶到她家 "認識新成員".
不像我們總是對熟或不熟的朋友說 "有空來我家吃飯吧! " 法國人比較愛 prendre un apéro. 來喝開胃酒. 可能因為法國人吃飯比較搞剛吧?! 
法國的apéro (apéritif) 開胃酒文化挺妙的. 朋友或同事或鄰居之間偶爾互邀來喝杯apéro, 準備點小零食, 啤酒, 氣泡酒, 葡萄酒, 果汁, 重點不在食物, 而是聊天聯絡感情.
如果apéro的時間是約下午五六點, 那可能得各自回家吃晚飯. (如果你不回家也不要奢望主人邀你一起吃飯)
昨天鄰居約晚上七點半, 這時間點就不可能告退回家吃晚餐了....所以我做了一盤壽司. 裡面還放了最後的一點豬肉鬆. 結果昨晚一共七個人, 有三個吃素!
.
D先生是標準土生土長的巴黎人, 出生在11區, 在這裡住了26年. 身上刺青很多, 留著仔細修剪的大鬍子, 太陽穴還有大衛鮑伊式的星星刺青. 十個手指都掛著巨大的銅質銀質戒指, 鼻孔眉毛都掛著環. 是西部牛仔混搭加州刺青客的風格. 外表看起來很唬人, 但是他有一對超級溫和清澈的眼神, 不抽菸也不喝酒, 還吃素 !
他的太太N來自薩瓦地區與阿爾及利亞的血統, 造型也很獨特. 昨天頭戴黑色貝雷帽, 帽子底下是捲曲如米粉的烏黑秀髮, 戴著貓女式眼鏡. 穿著露出1/3飽滿胸口的紅色澎圓裙洋裝. 黑色的網襪上繡著骷顱頭.
夫妻兩人走在路上就是一道虎虎生風的風景.
他們說很愛saint ouen 跳蚤市場的那家台灣小館, 因為很多素食可以吃的料理.
.
另一對頂樓的夫妻, A先生活脫脫就是漫畫 "找找查理在哪裡" 的查理的樣子. 亂亂的金髮藏著幾綹灰白, 是法國與義大利的血統. 也有一對彎彎帶笑的清澈眼神.
身材瘦削的S太太膚色略為黝黑, 是布列塔尼與guadeloupe的混血, 外貌神似印度女子, 身上也有一兩個刺青. 茹素三十年了.
兩對夫妻都是太太到外頭陽台哈菸. 先生不抽菸. 很有趣的狀況. (我還發現不少法國女人都自己捲菸)
.
東道主G女士的小寶寶 Louise 剛四個月大. 睜著一雙疲困不已的眼睛不願入睡. 也不怕生, 不吵不鬧. 這寶寶是人工授精的寶貝. G女士到西班牙去做了胚胎植入手術, 精子卵子都是別人的基因, 類似代理孕母的過程. 她說是她一直以來的計畫之一.
.
我們聊著社區的演變, 他們都說整體環境變好了喔!
除了我之外, 其他座上客都在這裡住了超過十年 (竟然都認識每戶人家的上下樓梯腳步聲了). 他們說著十幾年前剛剛搬過來時, 地鐵站附近更為混亂, 小混混跟藥頭充斥. 幾位女士都曾被騷擾過.
住五樓滿身刺青的D先生搖搖頭說: "我從來沒有這問題耶! "
大家不約而同地笑出來 : " 是你看起來比較像會去騷擾別人吧? "
G女士在這住了16年, 剛搬過來時, 一出地鐵站也是不苟言笑, 快速經過站前群集的小混混與藥頭. 有一次一位小混混叫她 : " 女士! 女士! 你的東西掉了喔! "
她回頭. 小混混說: "你的微笑掉了! "
自此她覺得有點放心, 因為知道小混混們認識她是附近住戶, 有點鄰居的親切感了?!
.
昨天很開心能與鄰居有這樣的聚會. 相談甚歡至半夜一點結束. 還好都不用搭地鐵回家 
巴黎人冷漠嗎?
他們只對 "認為巴黎人冷漠" 的人冷漠吧~ 我想.

dimanche 19 juin 2016

< 關於粽子 >



我家法國人決定叫他 berlingot de riz  以形狀取名.
五月的時候, 我不知道哪根筋扭到, 就已經包了兩串.
也幸好事先吃過了, 不然端午節的這時候忙翻, 也熱, 根本沒時間整治.
.
粽葉是台灣搭飛機來的, 但我眼殘, 沒看到母親大人連棉線粽繩都寄來了. 還巴巴的跑去arts et metiers的中超詢問.
看到了一大落一大落的粽葉, 就是遍尋不著棉線. 我天真的以為粽子不是用棉線就是用藺草綁的啊!
原打算去鈕扣行還是一般超市買顆縫衣服的棉線捲了, 還是不死心問了一下中超店員. 他說  有粽繩兒啊! 就是那一小卷兒的塑膠繩兒. 你要藍色還是紅色? ]
.......
塑化劑事小, 頂多百年後屍體不腐. 但吃顆粽子就為地球留下一條百年垃圾, 後代應該會詛咒我不得超生 ><
.
我大概是高中的時候才開始幫媽媽綁粽子. 之前都看阿嬤跟媽媽四手聯彈, 一個晌午揮汗如雨, 一串一串的藺草繩穿掛在曬衣竹竿上, 綁出漂亮飽滿每個角都完美的三角錐形大粽子.
那時候阿公還在, 喜歡粽子裏頭有肥瘦相間的豬肉, 肥肉要夠多, 才能在蒸煮時化成肥美油脂浸潤糯米, 使粽米不致乾柴. 這況味跟事先用豬油炒糯米完全不可相提並論.
阿公指定的餡料還有香菇, 乾魷魚, 滷蛋(因為我家都不愛鹹蛋黃), 整瓣的紅蔥頭. 粽米一定要加花生, 幾乎是1比3的份量 !
.
阿公阿嬤都不在了之後, 家裡綁粽照例一年兩次, 端午跟過年.
為什麼過年綁粽子? 因為大家忙著放假拜年打麻將, 在家吃粽子, 一顆有肉有菜有米, 單手就食, 方便無比.
餡料倒是做了調整. 煮後軟爛口感不佳的整瓣紅蔥頭換成自炸油蔥酥, 常常被我挑出來不吃的小方塊豬肉也換成了絞肉或香腸, 一樣有油脂可以浸潤粽米.
不過我綁粽子的火侯還不夠, 包不出碩大飽滿的個頭. 屬吃巧型.
剛煮好起鍋的粽子, 別提有多香了! 家裡的粽子還是用大灶大鍋煮的.
南部粽不需要香菜,花生碎, 醬油膏, 甜辣醬, [素顏就很美] (詩人朋友說的). 熱騰騰的粽子跟重新蒸過的粽子口感雖不致天差地遠, 但有機會大家一定要試一下 !
剛起鍋的粽子, 我可以一口氣吃三個.
====

法國買到的糯米不用泡水太久, 也不用蒸很久.
大概泡兩小時, 炒完餡料之後的湯汁炒糯米, 邊炒邊加入剩下的水, 收乾即可.
我只用電鍋蒸, 外鍋放一個量米杯的的水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