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ellés

mardi 24 janvier 2017

< 溫度 >





上次去中央高地, 一方面是度假, 另一方面是替回英國辦事情的弟弟夫婦照看小狗. 由於那幾天山區下雪, 蜿蜒山道有如冰凍溜滑梯, 我們等早晨融冰之後才出發, 一路戰戰兢兢謹守時速50, 因此沒能跟弟弟他們碰頭. 狗狗跟鑰匙只好先寄放在鄰居泰瑞莎家裡.

泰瑞莎從窗戶遠遠看見我們, 揮手要我們自己開門進去. 她的房子是典型山區系統, 入口有兩道相隔一公尺的門, 以避免訪客開門時讓外頭低溫趁機登堂入室. 我們先在第一道門後抖去一身雪花, 擦擦鞋底的髒污. 進入第二道門時, 迎面撲來至少攝氏20度的暖意, 弟弟的小狗Harry與泰瑞莎的小狗cajou 對著我們一邊狂吠一邊搖尾巴.

屋子裡除了泰瑞莎, 還有一位法國長腿美女. 她正在收拾桌上的文件跟聽診器, 原來是個醫生啊! 年輕, 高挑, 骨架勻稱, 是個不管穿什麼, 無論在哪裡, 都會被稱為美人的人. 鄉下居民還真有福氣, 有這樣一位醫生出診 :D

(不好意思偷拍臉, 不過看他的腿又細又有肌肉好美)

前陣子剛好法國有一部 "Médecin de campagne鄉村醫生" 電影上映, 描述的就是鄉村醫生的心事誰人知: 要隨時深入山區, 與老人建立互信, 不僅醫身, 也要醫心.
很多醫生退休之後, 當地都找不到新的繼任年輕醫生. 就連在巴黎, 我住的非富貴區, 老醫生也感嘆 : '等我退休, 這一區就沒有一般科醫生了'.
並非醫生人數不足, 而是地區分配不均. 年輕醫生都想往優渥地區紮根啊~ 平均月薪8000歐元(2011數據), 法國醫生在非領薪階級當中算是賺蠻多的了.

看到美女醫生收拾她的醫生包, 讓我回想起小時候跟著媽媽到處去接生...(進入儲思盆) 我媽媽是台南護校出身, 在台大醫院產房任職, 結婚後為了帶小孩, 在鄉下開業當了幾年助產士. 台語稱 [產婆].
我記得有時晚上也會有人來家裡敲門, 通常很急促. 媽媽就會快速著裝, 拎著鋁製長方形的醫療箱隨來人前往接生. 若是白天來請產婆, 年紀還幼的我就會被一起帶去產婦家. 因為那時候我要嘛還沒上學, 要嘛只上半天學, 所以只能跟著去. 我當然是不能進產婦臥室的, 只能在旁邊看人家燒水準備讓新生兒淨身, 記憶中沒有聽見太多產婦的嚎叫 (也許有刻意把我帶開到聽不見的地方?).

接生的隔天, 媽媽還會再去一次產婦家, 幫寶寶洗澡. 這時候我就可以蹲在旁邊看那個皺巴巴紅通通的小嬰兒. 媽媽用左手掌拖住嬰兒頭部, 讓軟綿綿跟毛蟲一樣的嬰兒身體躺在左手臂, 再慢慢放入澡盆當中.
洗完澡後, 嬰兒通常會用大毛巾斜斜包裹成緊實的一條小春捲. 我還記得很多毛巾都是奶粉公司送的, 印著公司的logo.

嬰兒出生幾天之後, 媽媽又會再去一次, 處理掉落的臍帶. 嬰兒的肚臍都很醜, 凸凸的. 記得媽媽是撒上一些黃色粉末消炎, 再用棉花繃帶包紮.
那時候, 覺得生產跟接生都很親切. 也一直都覺得應該在家裡迎接小生命的到來. 雖然我自己是在婦產科醫院出生的....因為媽媽沒法幫自己接生😅

在法國中央高地的小村落, 我似乎重新感受到, 曾經虛無飄渺的, 人與人之間那種自然的相處溫度.

泰瑞莎家的木柴暖爐兼火爐, 非常溫暖

harry很開心我們帶他回家

不過還是撒泡尿先~

泰瑞莎家的鐘好像應該擺在葉問家才對~


Aucun commentaire:

Enregistrer un commentaire